安徽:发挥比较优势 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作为多个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安徽通过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就业。”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主任窦瑾说。
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就业。窦瑾表示,安徽创新资源富集、原始创新能力强劲,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布局省份。近年来安徽始终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把创新作为栽树工程,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依托“大学、大院、大所、大平台、大装置、大项目”六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在战略必争领域、产业前沿领域布局与国际接轨的世界一流研发平台载体,富集一批从事尖端科学的科技人才,攻克一批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不断创造出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也为自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动能。
扩大内需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就业。“安徽处于多个国家战略叠加覆盖的交汇点,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半径内覆盖5亿消费人口,流通体系通达便利,是全国第2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谈及安徽的发展优势时,窦瑾说。
她表示,安徽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实施“皖美消费”行动,以新型消费引领新型供给,加大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用重大项目增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就业。加快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高铁里程数居全国第一,借由通达的交通网络,安徽正由传统的内陆腹地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展枢纽经济的战略高地。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切实抓好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这个关键核心就业。”窦瑾说,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迫切需要。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安徽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为重点,以“双招双引”为抓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强化与沪苏浙、京津冀和粤港澳等区际联动,统筹新兴产业布局和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网络化、一体化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联结点就业。”窦瑾表示,安徽在连续实施民生工程基础上,部署推进全省暖民心行动,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全力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加快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王弘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