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英:我读懂了贾玲所有的情感,但我不想成为她心中母亲的样子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你好,李焕英》,我赶在大年初一看的第一场电影,但却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提笔写影评人力资源。这的确是一篇让我纠结的文章。
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想法,跟电影想表达的情感相比,并不讨好人力资源。但依然觉得,还是有必要通过文字,聊聊我从这部电影中感悟到的育儿观。
1、人力资源我承认这是一部堪称贾玲“封神之作”的好电影
《你好,李焕英》应该是没花什么钱放在宣发上人力资源。相比较《刺杀小说家》在地铁、商场、公交站台投放那么多的策划,《你好,李焕英》确实显得太低调了。
大概两个月前,我偶然在《奇葩说》上听马东提起这部电影人力资源。马东的提及仅仅是随口提起,没有任何刻意的营销。其中两个点让我印象深刻。
“内部的试映上,很多人看得泪流满面,包括马东自己人力资源。”
“也许我们没有办法回到父母生我们之前,但如果真的有机会,你一定会更爱她人力资源。”
展开全文
是的,我承认这是一部好电影人力资源。影片的后半段,当贾玲说起“她那时候还不会缝啊”,意识到妈妈也穿越回来的时候,我也禁不住在电影院里泪流满面。
我理解贾玲想表达的人力资源。“无论孩子多么爱自己的妈妈,想为妈妈付出,终究抵不过妈妈对孩子那份毫无保留的爱。”
我也非常理解贾玲想引导的人力资源。让现在的孩子换个角度,想想妈妈这一生为孩子的付出,妈妈对孩子的爱有多么伟大。
这部电影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为广大中国母亲们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出口人力资源。
2、每个妈妈都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认可
《奇葩说》中,蔡康永曾说过一段话:我特别心疼女生的一个处境,就是她一旦被套上妈妈的头衔,此事就无法逆转人力资源。她也许以此为傲,但终究会有一些时刻,她会怀念还不是妈妈的时候……
我想,宝妈们有这样想法的时候,一定处在“妈妈”这个角色的压力之中人力资源。
她们追忆少女时期的无忧无虑,她们期望生活能变得轻松一些人力资源。
如果生活不能变得轻松,她们至少希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能够被看见、被理解,孩子能更省心、更听话人力资源。
时下,教育问题、女权问题,职场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人力资源。而这些热点都可以在“妈妈”这个角色上聚集,衍生出很多社会话题。“极度疲惫”、“牺牲自我”、“心力憔悴”成了妈妈的代名词。不断有作品发声,体恤当代母亲的不容易。
每一个妈妈都会渴望得到理解和认可,尤其是来自孩子的人力资源。我认同这种心态,这是人之常情。谁也不想在倾尽全力后,只落得满腹委屈,默默隐忍。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并不能对这种心态产生更多的共鸣人力资源。如果顺着电影的主导思想去走,我实在生发不出更多的情绪。也许,我并不想成为贾玲心中那样的母亲。
3、我不想让孩子觉得“我为他付出很多”人力资源, 更不觉得岁月磨平了曾经的灿烂
看完电影人力资源,我试图想象这样的画面:我的儿子穿越回去20年,看见曾经的我,会有什么触及心灵的震撼吗?
很遗憾,这个思考没有激起我更多的兴奋点人力资源。
如果儿子看到:妈妈以前很活泼开朗啊人力资源!
“嗯,妈妈现在也很健谈,很开朗啊人力资源。”
如果儿子看到:妈妈以前很年轻啊人力资源!
“嗯,年纪大了,阅历丰富的美更加有底蕴人力资源。”
如果儿子看到:妈妈以前聪明又努力人力资源!
“嗯人力资源,老妈我现在更睿智,而且从来也没停止过努力!”
纵然青春不再,容颜不再,我也不觉得现在的我,因为孩子、家庭、生活,失去了什么人力资源。我并不想让孩子觉得“我为他付出很多”, 更不觉得岁月磨平了曾经的灿烂。
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中人力资源。我更想让孩子能看到的我的这几十年,每一段都很精彩。有孩子,让老娘更精彩。
4、《你好人力资源,李焕英》好,但父母不能拿它来说教孩子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观影之后会像我一样,想象自己的孩子回到过去看“老妈的成长之路”人力资源。
会不会有很多人都期望孩子看到自己这一路来的辛苦付出?又或者很多人想到自己这一路的艰辛与不易人力资源,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里,我必须要提醒广大宝妈们:电影中,孩子对母亲的情感是孩子主动生发出来的,并不是父母说教出来的人力资源。
如果你试图用这样的话语让孩子理解你人力资源,
“我每天起早贪黑人力资源,辛辛苦苦就是为了你,你可一定要争气啊!”
“我把这辈子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人力资源,你一定不能让我失望啊!”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人力资源,你能不能给我一点回报?”……
那我想说,你不会得到一个如贾玲般理解父母的孩子人力资源。
这种看似对孩子用情至深的表达,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人力资源。因为表达的背后,往往藏着这样的潜台词“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达到我的期望。”
大概率事件,你得到的是这样的人间遗憾:父母一生都在等一句“谢谢”,而儿女一生都渴望得到一句“对不起”人力资源。
教育孩子人力资源,我们需要明白这2点:
(1) 一味说教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这是一种情绪勒索人力资源。
(2) 父母一味强调自己的付出,这是一种负能量的体现人力资源。
如何培养出“贾玲式”知你冷暖、懂你悲欢的孩子人力资源?
《少年说》有一期节目里的故事,很值得借鉴人力资源。
一个叫李楚豪的初三男孩,站在高台上跟妈妈大喊:“妈妈,我求求你了人力资源。多补补身子,多买几件好一点的衣服吧。我已经长大了,我能自己做饭,买菜,管理自己的学习。也请你一定要善待自己。我不会羡慕那些有钱的同学,因为我知道我有一个特别爱我的妈妈。“
李楚豪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人力资源。李楚豪妈妈为了培养儿子,只身一人带着儿子从农村搬到城市,在足浴城当过按摩师,在酒店做过服务生,每天工作到深夜。平时连稍微贵一点的菜都舍不得吃,为了供他念好的学校曾经四处借钱。这样的生活不可谓不辛苦。
但令人钦佩的是,这位妈妈听到儿子的一番话,没有用很悲情的语言绑架孩子的情感人力资源。她对台上的儿子说:“这十年在外人看来,妈妈过得很辛苦。其实妈妈一点都不辛苦。因为有你,妈妈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也正因为有你,妈妈从未停止过学习和成长。妈妈也一直在学着怎么做好一个妈妈的角色。”
孩子是否懂你,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做了什么人力资源。《你好,李焕英》向我们传达的也是如此,只有妈妈把孩子当成她最大的快乐,孩子才能最终成为那个知你冷暖、懂你悲欢的孩子。
我是魔斯妈妈,进过985,当过金领人力资源。是老板,也是育儿界的积极践行者。我用码字记录自己和孩子的成长历程。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为回馈粉丝,魔斯妈妈免费向大家时尚海量英文启蒙歌曲、游戏(学龄前)、绘本、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关注我,私信发送“国家地理”或“歌曲”或“绘本”。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