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找工作技巧文章正文

高校毕业生如何突围疫情下求职

找工作技巧 2022年11月19日 00:07 169 三汇人力

  近两个月来采访大学生就业,记者客观了解和见证了许许多多毕业生的心路历程:这个毕业季里,有的陷入焦虑,奔忙于“海投”“海面”;有的不愿将就,选择“慢就业”;还有的鼓足勇气,踏上创业之路……一个个毕业生,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里书写着各自难忘的青春故事求职。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这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就业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涉及的领域、环节和因素众多,就业观念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一部分同学在求职过程中设置了许多“前置条件”,反而束缚了手脚,不免有些遗憾。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了紧迫感的毕业生可以考虑有意识地走出舒适圈,让“脚先着地”求职。今年国家扩大了“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基层项目的实施规模,同时开发科研、社区、医疗等基层岗位,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不一定非扎堆大城市不可,也可以考虑乡镇甚至边远地区,从基层做起;薪酬待遇方面,也不一定非要高薪不可,从低薪就业开始,先赚取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采访中我们还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正趋于理性务实,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化求职。部分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和求学,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这本身无可厚非;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准备各种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就业含金量,这也是成熟理性的表现。随着“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全社会对此也要多一点淡定和理解。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从改进就业率统计和考核等方面给高校和学生“松绑”。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多地多部门推出十大专项行动、“一帮一”全国高校援鄂计划等举措,社会各界都在动员起来。我们期待,这些好政策能落地有声,直击毕业生就业的痛点和难点。

  我们也相信,在全社会支持下,更多的毕业生能在人生的这一关键阶段做好选择,走好迈向更广阔世界的第一步求职。二十来岁的年纪里,每一个梦想和选择都值得尊重,每一场青春都应该闪亮。!理想的就业是选择适合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岗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危机中育有新机,奋斗者终有所获。有想法有条件的同学们可以自主创业,把握新时代创业就业政策机遇。求职受挫的同学也不能气馁,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努力提升自我,在人生赛场上取得更大的主动权。夏花绽放时,毕业季来临。对于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来说,2020年这个毕业季注定特殊又难忘。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求职路上,大学毕业生如何“突围”,来听听学生、老师和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的心声。

  6月1日,求职者在等待分批入场求职。当日,一场大型招聘会在江汉大学校园举办,这是疫情发生后,武汉举办的首场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下招聘会。部分学生选择“慢就业”。“还没想好干什么,先不着急”“没找到喜欢的工作,不如再等等看”……一些高校辅导员反映,疫情期间不少应届毕业生倾向于选择“慢就业”,观望心态明显,相比之下“学校和老师比学生还着急”。山东科技大学大四学生魏羽:今年春招我拿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管培生offer。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会进房地产行业工作,大学期间也是按这个目标来设定职业规划,但真正了解后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这个岗位没有安排中秋、国庆等假期,最后还是选择放弃。

  求职过程中也接触到一些从事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的工作机会,但看起来发展前景有限,最后也就拒掉了求职。我也知道现在就业形势不乐观,但还是觉得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工作才行。如果一时没有合适的,那我也不想将就,宁愿再等等看。西南政法大学学生李磊:我从大二开始就决定出国读研,现在已经准备了两年。现在国外疫情严重,出去留学面临安全问题,此外我还听说国外的学校可能会大幅减少录取人数,留学申请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为了留学,我已经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和金钱,不可能轻易放弃。现在只能按照之前的规划继续准备,观望下半年国外的疫情变化,再做下一步打算。周围大多数朋友和我一样是“00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压力不大,并没有急着找工作。去年暑假,我因为自己的韩语优势,在一家韩国公司拿到了实习机会,就算不能按时出国,也可以先实习积累经验。

标签: 疫情 突围 毕业生 高校 求职

发表评论

三汇人力Copyright www.hrsanhui.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9045617号-1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为个人学习、研究、欣赏使用。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